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学科专业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活动>>正文
    跨越3000公里的双向奔赴--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一)
    2024-08-29 17:48  

    北望神州,生而威仪。龙镇九鼎,华夏之名。悠悠中华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始终是中华儿女能够紧密相连的精神内核,正如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推动着北国和南疆的交互。2024年7月,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微光知行社会实践团,跨越3000公里从最北边来到最南边,从黑龙江大庆,远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金竹村,开展主题为“跨越3000公里的双向奔赴——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红色”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团队提前整合高校所在地黑龙江大庆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走访“红色”展馆,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借力黑龙江地域性红色文化,以“红色推普+数字微课堂”形式制作“红色”文化宣传微视频。通过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助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发展。

    前期团队实地走访黑龙江大庆红色文化基地,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松基三井等,制作生成红色文化宣传微视频二维码,制作为广西少数字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和儿童提供日后可再利用的、具有黑龙江地域性红色文化特色的“红色”推普教育教学和宣传素材。

    在广西,在金竹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实践团队利用前期整合的黑龙江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精华,发挥东北高校学生普通话教育优势,面向广西乡村少数民族低龄儿童,以兴趣启发为导向、以黑龙江大庆地域性红色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前期红色推普微视频和现有数字文化资源、数字红色文化资源,向广西小学生以图文、影像、趣味性活动等丰富形式,带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游览”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基地,让广西小学生认识黑龙江大庆特有的地域性红色文化,在过程中自然融入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点,以宣传红色文化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乡村文化发展。

    他们结合数字化手段,发挥数据赋能和增幅优势,突破传统实践教育方式。

    数字与文化邂逅,催生教育新活力。短视频与数字技术的科学融合,赋予知识传播更多方式,以铁人精神与汉字起源史为蓝本,结合新型数字技术制作短视频和微动画,以便捷、清晰为优势结合实时的视频讲解和互动提问。变枯燥为新奇,化平淡为形象,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新方式达到新效果。

    身体与精神协同,筑劳红色民族魂。游戏和教育互动迸发新力量。通过击鼓传物等小朋友感兴趣的互动小游戏,鼓励小朋友们用普通话自我介绍,打破语言隔膜,联系日常实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借铁人王进喜名言和红色儿童文学,以传声筒配合绕口令游戏,让民族精神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潜移默化中滋养。借汉字和拼音汇成拼图,在拼图的一次次拼解中找到语言文字学习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相促,赋予源源生命力。学习和展示的互补坚定了个人信念。以所学所感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借助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与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展红色诗歌朗读比赛和“红色小小讲解员”活动,抒发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感悟、传播红色文化,感受童声与时代之音的共鸣。引导少数字民族地区小朋友们将知识转为技能,以技能学习知识,在良性的互动中健康成长发展。

    理论与实践融合,实现推普振兴梦。实践抒发理想培养一代弄潮儿。鼓励孩子们主动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练习规范汉字,书写红色故事,将纸变作翱翔的飞机,将纸汇成理想的蓝图,做飞机的驾驶员,当蓝图的建造者。让每一次理想的呼喊都成为时代最强音,把推广与振兴的种子埋在每一个孩童心中,以时代的泉水浇灌结出丰硕成果。

    实践团队在当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深刻意识到了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在红色文化宣传与普通话推广中,坚定了自身信念,加深了对精神文明建设与坚持文化自信的认识同时,对数字技术在普通话推广与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的大胆尝试,为以后再次跨省社会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团队也将继续坚持投身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 核:王航

                                                                  撰 稿:朱佳馨 张坤









    关闭窗口